IM体育新闻

IM体育官方金融与经济

2023-11-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以2012—2021年A股企业为样本,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且在控制内生性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具有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即能够通过缓解企业困境和强化内部治理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连锁股东对通过表外负债操纵杠杆、低债务融资能力、高审计质量以及高市场信息效率组的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杠杆操纵抑制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连锁股东在分散持股以及属于非国有连锁股东时具有更强的杠杆操纵缓释作用,且连锁股东的杠杆操纵抑制效应能够降低企业未来债务违约风险。

  以2011—202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生命周期在 ESG 表现影响债务违约风险中具有调节作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有显著缓解作用,而衰退期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缓解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IM体育官方金融与经济

  基于2014—2019年中国12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股权制衡能否有效缓解城商行信贷投向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并探寻股权制衡度的合理区间IM体育官方。研究发现,城商行大股东控制的确会提高其信贷集中度,股权多元化以及股权制衡力度提升对城商行大股东控制导致的信贷集中具有缓解作用,这种缓解作用在地方经济增长压力小、法制化水平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更明显。股权制衡度存在区间效应,城商行股权制衡度(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数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数的比值)保持在3左右最优。

  以2017—202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内在机理及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绿色创新两大渠道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进而提高了企业绩效。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ESG表现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区域金融监管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资产证券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数字票据应运而生。数字票据在票据支付、链上清算、证券交易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改变了传统票据的运营规则。数字票据并不属于《票据法》中的票据,为对数字票据有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应将数字票据的法律属性定性为债权,其债的流转需要进行法律确认。在数字票据总体赋权的基础上,IM体育为填补金融工具创新的监管空白,IM体育该文创新性提出“两头控制”的监管方案:一是应根据数字票据的功能定位进行制度设计,建立保险回溯机制、建立SPV风险隔离模式;二是应根据数字票据的运作环节,建立全生命流程监管的配套制度。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及社保最低缴费基数在不同城市不同年度的差异,采用Probit模型和OLS回归分别估计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对劳动参与率和周劳动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与劳动参与率和周劳动时间成负相关关系。分群体看,社保最低缴费基数能够显著降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显著降低未婚女性的劳动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主要影响中年、农村户籍、高中及以下学历、东部省份及少数民族群体的劳动供给。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减税降费改革的过程中,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降低能够带来劳动供给的增加,这种劳动力供给增加的行为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贡献。

  基于弥补监管漏洞、保护、降低维权成本、保障政策实施、实现权利重构、监督信托机构等因素,有必要在中国农地信托中引入信托监察人制度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从中国现行法角度考察,农地信托作为私益信托,其当事人虽可依据意思自治原则自行设立信托监察人,但欲取得诸如起诉权等公益信托中的部分监察人职权则唯有通过法律的规定方可实现。在中国农地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建构过程中,于监察人设立方面,应当采取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监察人的强制设立规则;于监察人选任方面,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以农业主管部门为招标人,由该部门负责人员联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村民委员会与农户代表共同组成评标委员会以选任信托监察人;于监察人职权方面,农地信托监察人同样应当享有公益信托监察人所享有之起诉权、实施其他法律行为权以及报告认可权三项权利。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研究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整体表现能否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中国2009—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路径检验发现,ESG表现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关注度二个途径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企业、市场竞争较高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果尤为明显。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对气候相关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改进环境信息披露、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性信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是防范“洗绿”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关键举措。随着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研究加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阐述了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和国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2021年度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整理,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应用、披露内容及披露质量,并结合当前形势从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设、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衔接、信息披露监督、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普及水平、应用水平和发展水平等四个维度测度了中国2010—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数字经济的继续发展将有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指标来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则不明确。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和基准回归一致,但在中部地区二者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水平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IM体育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更大;在城市等级上,数字经济对欠发达城市具有更高的边际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机制。门限模型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后降的非线性特征。空间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有所差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和研究,其中包括将就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诸多讨论。概述了经济学家支持将就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理由,并系统梳理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央行的相关实践及面临的约束。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挑战已不容忽视,但关于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文献还较为零散。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金融部门对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的共识正不断凝聚,在对气候变化相关影响进行分类和定义、分析传导渠道、开展定量评估、提出应对之策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但该领域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存在实践性较强、理论性不足的特征,理论机理分析有待加强,聚焦中国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欠缺。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检验。以2010—2020年中小板上市的28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缩短营运资金周期和促进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会计信息质量会强化供应链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9.资本市场开放、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流动性——基于沪深港通机制的准自然实验

  以中国沪深港通机制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和 2012—2020 年深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StaggeredDID),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股票流动性,且分析师关注的提高是沪深港通机制提升股票流动性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机制对股票流动性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没有QFII持股的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

  以200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显著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此效应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现金储备需要和抑制大股东关联交易两个渠道来实现,且融资约束和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会对两者间的联系起到正向调节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未来竞争力。

  1.高管持股、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基于2015年差别化股利税政策的实证检验

  2015年 9月 7日,我国再次深化差别化股利税改革,取消长期个人投资者(持股期限超一年)的股利税。在此背景下,本文以 2015年和 2016年沪深 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高管这类特殊长期投资者的税收成本变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改革后,投资者整体面临的股利税降低,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提高;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现金分红水平越高,且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更加显著,这有效缓解了公司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利益冲突,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股利税改革对公司治理的正面影响。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民间资本涌向农业农村的速度不断加快,全国农业民间资本增速、占比和总量均不断提高,已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但民营企业仍存在参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深、主体规模偏小及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江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江西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应从扩宽农业民间投资准入范围、完善民企参与PPP政策环境、完善民企利益联结机制及壮大农业民企规模四个方面加以破解。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明显。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我国古代货币制 度影响深远。在金融危机频发、货币制度改革频繁的今天,有必要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新探索我国古代货币 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并从中探索当前货币制度改革的“中国方案”。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是一个产生和发展在 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以刑法为主要助力的、高度稳定的货币制度,为我国领先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驾护航两千年,其优越性显而易见。通过对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演进的梳理发现,在当代我国货币制度改革进程中应始终坚持维护监管主体的权威性,实现监管手段的多样化,并以维护货币制度和市场经济稳定为主要价值追求。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纵向渗透以及高风险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我国诞生了一种类似于保险的创新模式——类保险网络互助。类保险网络互助作为风险保障领域的新兴事物,自诞生伊始就势如破竹,迎来快速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运营模式和可观的规模效益。然而和经济领域的其他创新一样,该新兴模式在运营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界对其模式安全、经营合规、监管归属等诸多方面的考量甚至质疑。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类保险网络互助的发展概况、运营模式、性质厘定、风险识别、监管策略等进行全面审视,为网络互助行业和监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5.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的微观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且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十分显著;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程度极低,并已成为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最突出的问题;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水平在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对金融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促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提升家庭金融福利具有一定的启示。

  为探究空气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16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PM2.5浓度与人均实际GDP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看,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平均而言PM2.5浓度每增加1%将导致人均GDP下降约1.2%~1.5%;全国层面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关系,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环境治理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 城市规模差异和区域差异。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口驱逐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挤出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是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途径;第二产业占比和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是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

  7.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季度动态面板的实证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本文围绕江西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开展了专项调研,构建了金融素养指数,从借贷行为、理财行为、保险行为以及金融咨询行为四个方面构建了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方向及其显著程度。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来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市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特征人群差异明显;从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来看,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群体特征对金融行为影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构建农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 二是打造多维金融服务推广体系,提升农民金融获取意识;三是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目标,调动农民金融 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阐述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概念、机理和类型,根据雷曼兄弟破产与欧央行负利率措施的时间节点将危机分为不同阶段,详细对比了欧央行在各个阶段应对危机所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开始日、参与者、开展期限与实施频率等情况。最后,通过对危机前后宏观经济数据的比较,简要评析了欧央行货币政策运用的效果,认为欧央行较好地减缓了危机带来的影响。但危机仍在持续,更好地解决危机还需要财政政策配合以及成员国的通力合作。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