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新闻

人大常委直指金融行业四大问题罕见警告银行资产质量

2023-11-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周人大官网公开的《对金融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指出了目前的金融工作存在四个方面的严重问题:金融业侵占了过多实体企业的利润;货币资金在银行之间空转严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隐患较大,金融机构数据水分较多,未真实反映实际情况;金融腐败的问题较为突出。

  10月2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一个多月后才在人大官网公开的《对金融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在审议过程中,共有27人次发言。IM体育平台

人大常委直指金融行业四大问题罕见警告银行资产质量

  三郎注意到,这一次人大常委会对央行金融工作报告的审议,在历次审议意见中,对金融工作成绩的肯定所占篇幅最少,对金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所占篇幅最多。人大官网公开的《审议意见》,将现状、意见和建议混杂在一起,读起来不甚清晰。如果我们扒开官话外衣来仔细阅读理解,并归类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人大常委们指出了目前的金融工作,存在四个方面的严重问题。

  审议中有人大常委指出,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8%,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比重4.8%的水平,也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3.8%的水平,说明金融业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还很大。言下之意,就是金融业侵占了过多实体企业的利润。

  这位人大常委用数据说话,难能可贵。得出的结论,也点出了目前实体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经营困难的原因所在。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8%,这还是2022年的数据。实际上2023年1-3季度,全国现价GDP为913027亿元,其中金融业GDP达到7934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7%。失血严重的实体企业还有收入增长缓慢的居民家庭,还在继续给收入丰厚的金融行业超量输血。

  一是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下降得更多,通过减少支付给居民的存款利息来获得减低贷款利息和增加存贷利差的空间。今年9月的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比下降了25个基点,但5年期的存款利率,国有银行和地方银行均下调了40个基点;

  二是贷款规模的增长幅度是GDP增幅的2倍以上。1-3季度现价GDP从同期的87.02万亿元增加到91.3万亿元,只增长4.9%。但贷款余额从2022年9月的216.55万亿增长到2023年9月的239.52万亿,增长了10.6%,增幅是GDP的2.16倍。贷款利率下降25个基点,银行系统减少利息收入5414亿元,但贷款余额增加了22.97万亿,银行系统可增加利息收入9647亿元。

  三是垄断的资金市场保护了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银行业在资金严重供过于求状态下的垄断价格和超额利润。

  《审议意见》指出,近期我国M2增幅高,M1增幅低,两者不相匹配,导致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渠道不畅,货币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或在银行与大企业之间轮转。

  人大常委会指出的金融业这一问题,应该是情况比较严重。2022年10月份,流通中的货币M2同比增长11.8%,M1增长5.8%,M2增速比M1高6.1个百分点。到2023年10月,M2同比增长10.3%,M1增长1.9%,M2增速比M1高8.4个百分点。M2增速不仅长期大于M1,且M2与M1的增速差不断扩大,这意味着货币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或在银行与大企业之间轮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央行认为宏观经济要求货币宽松,但真正的市场主体获得的货币在央行放出的货币中占比又越来越少?

  一是政府这个裁判员在市场经济中直接下水化身运动员的冲动越来越强烈,这一方面严重挤占了市场主体的经营与活动空间,也严重削弱了民营企业的货币获取能力。另一方面,领导们还天真地不解:我觉得你们口渴,我放了那么多水,你们为什么又不喝呢?

  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早已证明,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越多,市场信号越扭曲,市场效率越低下。

  二是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这里有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生产营销方向不清楚、还贷预期不理想、贷款抵押物不明确等问题。但后者的问题实际上源于前者的信贷政策与民营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因为小微企业中很多是直接面向民生、为民服务,金融机构对其放贷存在成本高、收益低、不愿作为的问题。社会一直在呼吁银行认真研究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实际上说了很多却一直未见成效。

  三是金融的国有垄断问题。任何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垄断一定导致服务观念和竞争意识缺失等问题,而缺乏服务与竞争意识的国有银行与民营企业处于严重的不对等地位,怎么可能为民营企业服好务呢?

  三、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三个方面风险隐患较大,金融机构数据水分较多,未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人大常委们认为,目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领域风险持续暴露,特别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三个方面的风险隐患尤其令人关注。常委们还直指中小金融机构的数据水分较多,未能真实反映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逾期还款或不太可能全额还款的贷款)为1.61%。而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为1.66%。

  分类看,截至9月底,城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91%,而农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18%,而国有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为1.27%。

  看上去,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似乎有所下降,即使我们认为资产质量最差的农村银行,不良贷款率似乎也在可防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上述可防可控的不良贷款率,却与持续蔓延的数十万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数十万亿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以及总额不明但规模绝对庞大的城商行、农商行的债务风险存在明显的冲突。

  渣打银行首席大中华区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央行的不良贷款率远不能反映中国银行业资产的实际质量,因为许多不良贷款一直在增长。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不仅在城商行、农商行,即使在国有大行,掩盖不良贷款的一些常规手段基本上在公开操作。

  比如涉及向难以偿还现有债务的借款人提供新贷款或提供额外信贷的“常青化“贷款在不同规模的银行中越来越普遍。有些常青化贷款甚至是在监管的默许之下实施的。比如2023年初遵义市最大的城司遵义路桥的无法偿还本息的贷款,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经过各方“友好协商”,完成了银行贷款债务重组,约156亿元的银行贷款债务展期20年,其中前10年只支付利息,不偿还本金。

  实际上四季度开始的为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别国债,也不过是“常青贷款“的变种,其实际作用与”常青贷款“并无二样。

  这些常青贷款不包括在不良贷款计算中。但每个人都知道,现在银行发放的许多贷款的质量越来越差,存在无法还本付息的问题贷款明显增加。常青贷款暂时压抑了目前的不良率,但并未消灭不良贷款本身,反而为未来累积了越来越大的贷款风险。

  人大的立法者们罕见地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发出警告的同时,还提醒加强对金融腐败的重视与打击。

  常委们在审议中指出,“当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拖欠债务时,我们不仅要寻找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要寻找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力甚至腐败的问题”。

  《审议意见》说,“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管理,切实防止金融领域腐败。”

  11月14日的澎湃新闻报道称,2023年一年内,3名金融系统落马干部被判死缓、或终身监禁。

  11月10日,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被判死缓、终身监禁。孙德顺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17年受贿超9.795亿元。

  中国人寿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将公权力当作攫取巨额私利的工具,在职期间受贿超3.25亿元。王滨以受贿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温州银行原行长吴华,仅负责一间地级市商业银行,也能够挪用资金5亿元,7年受贿超超2.75亿元。吴华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被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以宇宙大行为例,2023年工商银行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披露, 2021年以来,仅工行系统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的处级党员干部371人。

  今年2月,工行总行原个人金融业务总监兼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卫平因为请托人在保险、基金销售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被查。

  今年4月,工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原副总经理王英奎因违规在贷款企业担任职务,不顾银行资金安全,违规干预和插手贷款资金发放被查。

  今年8月,工行资产管理部原总经理顾建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委调查。

  11月4日,工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1月24日,工行投资银行部原副总经理安丽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由此可见,金融腐败的确触目惊心,而垄断的金融市场所形成的垄断权力,则是金融腐败滋生的土壤。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