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强服务激活力IM体育

2023-08-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体育IM体育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持续聚焦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以优质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助推经济回升向好。在商业银行2023中期业绩披露之际,银行机构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有什么亮点,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活力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为活跃实体经济贡献了巨大力量。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普惠贷款投放的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935万户,同比增长13.3%。

  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通过制定普惠金融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战略“路线图”和“施工图”,搭建普惠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广泛触达中小企业的长尾客户、服务洼地以及急需金融服务的经营主体。

  中报显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加速度,有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比如,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扩面上量,截至6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2.8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1.79%;普惠金融贷款用户29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1.69万户。农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3.32万亿元,新增7561亿元,增速29.5%;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达327万户,新增75万户,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银行业持续探索经验,不断完善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微客群提供可得、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普惠金融总体朝着量稳、价优、提质、扩面的态势发展,信贷总量规模稳中有进,实现与经济增长、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基本适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质效不断提升;新市民等群体普惠金融可得性、精准度不断提高。

  今年上半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低的地方法人银行,要继续加大信贷资源投放,稳步提升业务占比。专家表示,总体来看,普惠金融还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通过优化服务和信贷结构,加快推进普惠金融下沉,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金融。

  兰溪市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为擦亮兰溪杨梅“金名片”,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兰溪农商银行创新“企业+农户”模式,协助小微企业与当地农户签订鲜果收购协议,并利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普惠网格系统对杨梅园区主要产地开展整村授信。“我们以每个行政村设立的丰收驿站为载体,实现医保、水电缴费、养老金领取、发放等民生普惠服务下沉到村一级,持续扩大普惠金融的受益面。”该行行长唐建强表示。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业是支微支小,这也是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多地探索推进农信系统改革,蹚出一条涉农金融普惠之路,引导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入“三农”领域。今年8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连发三则批复,同意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商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筹建。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结合情况因地制宜完善农商行法人治理机制,有助于集中资源力量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涉农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今年6月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省联社转换职能,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

  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银行具有贴近社区和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的天然优势,在聚焦地区市场的发展模式下,地方法人银行通过持续推出与特定地域和目标客户群体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正在切实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晔林表示,涉农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信贷资源投放,稳步提升业务占比,就要将精细化客群作为切入点,继续深耕细分市场,着力打造行业专业化优势。例如,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普惠金融业务重点支持的小微企业按照行业类型、融资需求等进一步细分,建立灵活独有的小微企业贷前评估标准并推出差异化产品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科创企业聚集地区,则重点支持小微主体创新创业,通过考察企业创新能力支持科创企业融资,实现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增长。

  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而科创型小微企业更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仍然来自融资端,由于这类企业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缺乏传统抵质押物,更需要普惠金融活水的持续滋润。

  专家认为,普惠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有可为。科创型企业多数是轻资产、规模小、信息不对称,在银行传统信贷审批中容易被拒之门外。专家表示,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拓宽信用融资渠道和方式,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支持。

  “有了银行的贷款支持,新生产线就能顺利投产了。”江西全南县秦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伍福生说。今年增加生产线后,资金缺口让这家初创企业犯了难。为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全南县采取“政银”互动模式,开展“企业专员”帮扶活动,银行机构依托数字科技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加快“小微易贷”“科技信用贷”等线上产品的推广。

  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手段IM体育,为“专精特新”企业及科创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更便捷的支付和结算服务,以及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这些服务赋能了此类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促进了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推进。

  商业银行持续深耕和优化数字普惠产品,有助于提升普惠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比如,建设银行深化数字普惠模式,升级“建行惠懂你”平台,截至目前,“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2.5亿次,服务企业用户1053万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网点达1.4万个,普惠金融效能进一步拓展。兴业银行积极运用“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让技术资本与技术资产转化为可评估的科技信用资产。

  数据增信推动商业银行朝数字普惠新模式方向迈进。叶银丹表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专精特新”企业及科创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这类企业往往存在较高的风险认知和较为保守的审慎态度,导致其难以获取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增信手段改变传统抵押依赖,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