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建行“新金融”实践成效显著

2023-09-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技术、数据等要素已成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通过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新金融实践。

  近日,建设银行在上海的年度企业开放日活动中展示了其在“新金融行动”中的创新成果,并进行了以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切入点的专题交流。

  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在致辞中表示:“建设银行以科技金融为依托,全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面临数字金融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创新。”

  据胡昌苗介绍,建设银行不断拓展面向普罗大众,特别是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新蓝海。且该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的推进,成功开启了“第二发展曲线”,为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据记者了解,所谓新金融,即以科技作为引擎推动各项业务发展,通过科技的力量赋予建行更强大的能力照顾到长尾客户。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积极拥抱新金融理念,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服务中小客户的能力,实现了业务转型和科技创新的快速提升。

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建行“新金融”实践成效显著

  此前,建设银行于8月23日晚间在国有大行中率先公布了2023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整体看来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该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集团资产总额38.25万亿元,增幅10.5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2.36万亿元,增幅9.11%。负债总额35.30万亿元,增幅11.27%;其中吸收存款27.63万亿元,增幅10.42%。

  经营效益保持同业领先,实现净利润1672.95亿元,增幅3.12%;利息净收入3121.85亿元。核心指标稳健均衡,净利息收益率1.79%,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92%,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95%。此外,该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保持良好,其中不良贷款率1.37%,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244.48%,资本充足率17.40%。

  胡昌苗称,建设银行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近年来建行人在新时代下对金融事业的探索和实践。建设银行以“三大战略”为切入口,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金融行动”。一方面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务红海,另一方面,数字金融革命给与金融发展以新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在有效赋能业务的同时,不断提升科技敏捷研发能力,加强科技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胡昌苗活动上介绍称,建设银行全面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强化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同时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同业率先推出自主可控的“建行云”新型基础设施。且在国有大行中率先成立金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强化科技攻关,对内支持业务转型发展,对外助力社会治理,逐步构建起“第二曲线”的脚手架。金融科技人员从不到7000人增长到1.58万人,建信金科公司今年上半年行外直接收入累计超过40亿元。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也在活动上介绍了其践行“新金融行动”,推动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实践。具体看来,上海分行通过制定《高质量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推出“建‧沪链”科技金融品牌和综合服务方案、创新技术估值、科创企业评价和科创人才评价三大科技金融底层技术等方式,把握技术要素激活的驱动因素,从需求端拉动、供给端赋能、服务端增信、平台端加持四个方面开发产品,全面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截至目前,科技金融已成为上海分行增量业务的重要来源。

  此外,建设银行还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如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在新技术加速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客户识别方式、客户交互方式、生产组织方式、风险决策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据胡昌苗介绍,建设银行以数字技术重修“金融水利工程”,全行开启数字化经营,开拓新金融生态。

  在上述开放日活动上,建信金科介绍了金融科技赋能新金融的实践成效,即通过“数据+模型+场景”,实现客户服务效率质的提升和普惠金融新的突破。通过支持省级、城市、乡村三级政府治理平台和民生服务场景建设,将自身数字化与社会数字化融为一体,走出新金融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在普惠金融领域,该行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依托政府和第三方数据,重构信用发现机制,创新“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实现批量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这一创新举措为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领域提供了便捷金融服务。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的建立,该行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的稳健增长和发展质效的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是全球普惠金融供给量最大的金融机构,不良率仅为1.27%”,胡昌苗称。

  财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23.69亿元,增幅21.79%。普惠金融贷款客户29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1.69万户。该行持续巩固实体经济让利成果,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81%。协同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此外在零售业务转型方面,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上介绍称,零售业务天然具有客户规模庞大、交易零星分散、需求复杂多样和成长周期长的特点,建设银行在新金融理念指引下,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构建了个人客户“分层分群分级”经营体系,推动大财富管理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人+数字化”重塑零售业务经营模式和内部组织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温度和精准度。

  针对财富管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配置难、选品难、坚持难三大痛点,上述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具体介绍称,建设银行通过投决委“定策略”、代销委“优产品”、分层服务“好陪伴”进行系统性设计和解决。截至目前,建设银行财富管理体系已初步成型,财富管理投研专家、财富顾问、对私客户经理“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完善,以财富管理逻辑服务客户、以资产配置方式组织产品销售的服务模式有效运行,财富管理价值贡献高位提升,客户经营有力有效。值得一提是的是,目前建设银行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零售创利银行。

  除了普惠金融服务和零售转型,建设银行还通过升级“建行惠懂你”平台,拓展投资理财服务,部署代发工资、代缴税等功能,引入企业开办、财税管理、物流服务、法律服务等场景,加速构建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得“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2.5亿次,下载量超3100万次,服务企业客户1053万户。

  此外,建设银行还增强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能力。通过推广“善科贷”、“善新贷”等产品,推进“创业者港湾”建设,为相关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市场、融智等全方位支持。IM体育官方服务已推广至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3.3万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25亿元。截至6月末,本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网点达1.4万个,配置普惠专员1.9万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509家。

  通过实施“新金融行动”,建设银行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建设银行持续推进住房租赁战略,落实房住不炒发挥住房金融大行优势,逐步建立起投融管退服务体系打造住房租赁生态服务。”胡昌苗介绍,建设银行不断拓展“CCB建融家园”线上平台和长租社区,设立全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IM体育官方“CCB建融家园”线上平台和长租社区不断拓展。在支持探索房地产业新模式的转型大潮中既体现了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也助推了自身住房金融业务转型。

  建设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驱动,创新引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化经营和业务转型发展。

  且针对住房租赁行业融资需求的特点,该行已建立起覆盖租购两端、服务存量转型升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住房租赁金融新体系,以适应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根据该行半年报披露,在股权投资方面,建设银行至6月末设立的全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已累计出资48.88亿元,签约收购了20个项目,总资产规模达到87.54亿元。这些项目位于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IM体育官方可向市场提供约1.45万套长租公寓,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租赁房源。

  此外,建设银行还与万科集团及北京、重庆、天津、珠海、广州、佛山、深圳等多地主体共同投资设立了子基金8支,总规模达到295亿元,基金认缴规模为197.52亿元。

  在融资支持方面,建设银行针对住房租赁行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建立起支持多主体、覆盖全周期、风险可控的贷款体系。至6月末,该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已达到3064.95亿元,支持了超过1600家住房租赁企业以及600多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建设银行还加强了管理运营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端、政务端的支持。该行通过“CCB建融家园”平台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该平台的个人用户已超过4700万户,而建信住房管理的房源也达到了16.5万间。此外,该行还运营着272个“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并通过支持住建部门打造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和公租房公众端APP,将服务范围扩展到234个城市和158个城市。依托服务场景提升客群触达和经营能力,累计为集团带来新转化个人客户超1300万户。

  此外,建设银行的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多元服务也在持续扩围。具体看来,该行积极与各类机构合作,在多地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服务项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