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新闻
专访广州金融业协会会长聂林坤: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迎多重政策利好 应聚焦核心领域补齐服务短板
在今年2月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发布了《2024年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0项重点工作》,提出要启动实施金融业增加值倍增计划、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
事实上,广州近年来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措施,持续释放助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红利。2023年12月,广州市印发出台《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丰富金融业态、提升资本市场发展水平、鼓励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多个举措,形成了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2736.74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居北上广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金融业支柱地位不断凸显。
围绕广州金融业应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如何抓住系列政策为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等话题,广州金融业协会会长,广州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林坤于日前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下简称“南方财经”)的专访。
南方财经:近年来,广州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如《2024年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0项重点工作》《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如何解读上述政策文件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
聂林坤:近年来,广州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对经济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如今,金融业成为广州市第五大税源产业和第四大支柱产业,能级、IM体育平台量级持续提升,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金融支撑。
《2024年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0项重点工作》提出加快落实南沙方案,加快推动出台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推动广期所上新品种,着力打造期货业生态链等,聚焦金融业高质量的重点任务,让业内备感振奋,是对《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2023年12月制定出台的《若干措施》是广州最重要的金融产业政策,对稳住广州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若干措施》结合原有条款多年执行效果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并增补“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可谓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体现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决心。
总得来说,我认为,相关政策将为行业发展带来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聚焦大机构,集聚增量金融机构,做强存量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广州金融业态。例如,《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入驻奖励和展业支持力度空前,营商安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大幅提高法人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广州,助力形成集群集聚效应,帮助广州金融行业拥有更多规模体量大、业务领域宽广、牌照齐全且收入结构均衡、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优质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供给,满足国家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需求,赋能实体经济稳增长。同时也倒逼存量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不断完善自身业务,持续优化升级,实现自身突破与创新。
二是打造大平台,加快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挥好平台辐射带动作用。《若干措施》提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交易平台——广州期货交易所,对广州期货交易所每个上市新品种给予2000万元奖励,服务保障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产品研发进度,推动更多品种上市交易。同时,对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公司和期货公司地区总部按照综合排名进行奖励,激发其交易积极性。
这些政策是对长期以来期货行业发展诉求的积极回应,通过营造广州期货市场良好发展氛围,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并吸引更多期货业区域性总部及具备仓储、交割功能的上下游机构集聚,助力打造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完整期货产业链,持续提升期货服务能力,满足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
三是做好大文章,聚焦核心领域,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若干措施》强调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倾斜,对相关领域金融业务给予补贴补偿。这不仅仅是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的具体实践,也为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下一步发展方向给予了明确信号,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展业成本,增加积极性,强化主动对接与服务支持,丰富相关领域金融供给,进而吸引更多需求端企业来穗融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南方财经:近年来,广州金融业协会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发展、ESG评价、气候投融资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对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有何意义?
聂林坤: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通用语言”,绿色金融标准是规范绿色金融产品、衡量绿色项目绿色程度的重要抓手,不仅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以促进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且对绿色金融市场起到规范及引领作用,对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绿色金融标准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开展绿色金融相关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的基础,以达到对绿色金融实施情况或相关风险进行评估的目的,有利于资金流向真正绿色的领域,避免“洗绿”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领域产品、投资、定价和服务的适用标准,能够有效满足企业中长期绿色融资需求,缓解绿色金融的期限错配矛盾,令绿色金融充分服务于具备长期可持续效应的绿色低碳减排项目,有利于绿色融资活动充分融入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
此外,绿色金融标准可以倒逼金融机构改善并创新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帮助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绿色化转型,降低内部运用管理碳成本,使之符合低碳发展的环境与社会需求。
南方财经:在做好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方面,广州金融业协会及广大会员单位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聂林坤:近年来,协会高度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绿色生态发展、ESG评价、气候投融资等领域开展湾区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研究编制、推广应用、联通兼容等工作,致力于通过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与发布,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标准依据。
团体标准建设方面,协会于2021年获得团体标准发布资质后,围绕绿色标准的内容设计、条款编制等开展系列研究,起草并发布《绿色生态发展企业评价通则》《制造业绿色生态发展评价规范》《企业ESG评价指南》《智慧零碳园区建设与评价指南》等团体标准,从规划治理、生产经营、组织绩效等维度对企业绿色生态发展水平、智慧零碳园区建设等进行评价和诊断,助力构建ESG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企业ESG表现,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地方标准建设方面,协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2年,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作为提出部门,协会与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评估与推广中心共同起草的《企业(项目)融资气候友好评价规范》通过市市场监管局2022年第一批广州市地方标准立项。通过制定针对气候友好型融资企业的评价标准,联动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应用推广到社会各经济领域,有效促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并起到典型示范效应。目前,该标准已进入技术审查阶段。
此外,协会的广大会员单位也在深度参与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及互认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例如,广州交易集团下辖广碳所牵头或深度参与《碳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多项国家标准及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的编制推广工作;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农业银行广州分行、交行广东省分行、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等多家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编写制定团体标准《绿色金融支持企业评价认定体系》《绿色金融支持项目认定体系》,更好地指导广州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和项目评价认定工作,促进完善广州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广州编制银行业对公信贷碳排放清单,探索开展银行业全口径核算与披露对公客户信贷业务碳排放量,为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业测算信贷排放量做出积极探索。
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标准建设方面的优势,联动广大会员单位,立足广东、广州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产业特点以及资源禀赋,按照省市关于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工作,更好地服务绿色金融发展需要,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南方财经: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将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你认为,广州金融业在支持“百千万工程”方面应如何发力?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与短板?
聂林坤: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的战略举措。“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离不开金融作为资源要素所发挥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广州金融业可围绕三个方面,推动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更趋均衡,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用好政策工具,要发挥好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落实好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广州金融在产品服务、网点布局以及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机制,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动金融人才、服务、产品下沉,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机构可根据业务建立金融专业队伍,或通过组织架构改革和流程再造等方式,为“百千万工程”提供组织支持。金融机构内部要持续完善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做深做实差异化绩效考核、内部资源倾斜、尽职免责等专营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普惠条线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外,结合广州各区的实际情况,广州金融业可进一步聚焦增城、花都、从化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需求,创新产品服务,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信贷、等一条龙金融服务,推动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事实上,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广州金融业协会及广大会员单位已在积极行动。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组建专业队伍、完善考核激励等多个方面做出创新探索。
但我们看到,当前,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仍存在不足与短板:例如,相关业务开展依然面临信息获取难、服务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等问题,金融机构风控模式与普惠金融要求难以匹配,对相关农企市场潜力、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等“软信息”评估不足;部分地区数据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数字化程度不足和来源分散、数据归集和利用水平低下、数据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金融服务的支持;资本市场应发挥更大作用,要用好用足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北交所华南基地以及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开展上市前辅导、投资者教育等活动,提升优质农企利用直接融资的程度。
南方财经:近年来,协会在发动会员单位服务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交流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聂林坤:近年来,广州金融业协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切实履行社会组织四个服务职责,锚地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枢纽桥梁和示范引领作用,携手广大会员单位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两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协会通过深化“搭平台、嫁资源”服务模式。2023年协会联合会员单位、产业类商协会等举办各类产融对接活动近100场,推动资本项目双向奔赴。
协会的银行会员单位不断丰富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入。银行会员单位根据广州不同企业、产业特点及风险属性,对传统一般信贷流程进行简化,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授信门槛、加快审批效率,提升普惠金融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并自主创新推出一系列差异化的标准授信产品,满足民营企业、科创企业、绿色企业、“三农”等不同信贷需求。
协会的证券基金会员单位加强“投资+投行”联动,推动产融合作。基金会员单位紧紧围绕广州本土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聚焦IPO融资、再融资、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服务,通过与投资管理、财富管理业务有机整合,为企业及其股东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及股权激励等一站式、全方位、全周期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会员单位积极围绕分摊损失、经济补偿、投融资、防灾防损等功能发挥深化建设,为科技创新、、民生保障作出积极贡献。
在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协会通过主办珠江金融论坛、搭建互学互促资源对接平台、开展行业推优评优、举办广州“金融杯”系列活动、深化对外交流、加强金融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一步畅通金融行业内、金融与实体经济间以及广州金融与其他地区资源的对接渠道,IM体育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为促进广州金融深化内外联动、加快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协会将依托自身枢纽型金融社会组织优势赋能行业发展。在推动行业交流方面,协会将继续坚持“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办会宗旨和“高标准、高品质、高规格”的办会目标,围绕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主题举办珠江金融论坛,聚集资本、挖掘项目,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