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经济持续向好

2024-04-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如何理解广义货币(M_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数据、当前实际利率水平等该怎么看?4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总的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金融支持经济持续向好

  3月末,M_2余额升至304.8万亿元,引发市场较多关注。有人认为,这是“货币超发”带来的结果。对此,应该怎么看?

  “M_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这是过去多年来对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持续增大,企业资本和居民资产积累加快,这都会带来货币需求的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货币信贷也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信贷投放、信用扩大过程中,肯定会在支持实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货币总量规模扩大。我们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整体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实体经济的需求还是相匹配的。“对此无需过度关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只是M_2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础上,突破了某一个整数点,并不表明货币政策发生转向,也不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确实已经不低了。”邹澜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

  邹澜表示,各方面对变化还会有认识、适应的过程,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邹澜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小,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邹澜强调。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8.7%,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9.6%,一季度新增9.5万亿元。但从月度数据来看,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09万亿元,同比少增80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8725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这引发不少分析人士的担忧。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今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特别是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8.7%的增长,实际上是不低的。”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说。

  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张文红分析,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减少1.61万亿元,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从历史同期看,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量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从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新增信贷来看,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1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低1.59万亿元。但拉长时间来看,比2022年同期高7730亿元。从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口径来看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比2022年同期高出1.13万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信贷投放也不是越多越好,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信贷增长方能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出适宜的环境。去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万亿元,在2023年全年新增贷款中占46.6%,今年一季度既不易也不宜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之上再进一步多增。

  张旭通过测算显示,历年贷款常有季末月多增的规律,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季末冲量所致,容易造成信贷数据的月度间波动。今年3月新增贷款的波动率较2月明显下降,形成了过去一年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月度波动得到有效抑制,贷款投放更为均衡。

  朱鹤新强调,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3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张文红进一步表示,今年人民银行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均衡增长,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在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不足,有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在贷款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的同时,其投向与价格更值得关注。从价格上看,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71%,比上月低1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6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从投向上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速也有所回升。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近期,市场较多关注实际利率的问题,有观点认为,当前实际利率水平较高。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此前,市场讨论实际利率更多指的是企业、居民给付的利率,除了贷款合同上明示的利率之外,还有担保费、抵押登记费等各种收费。所以,过去说到实际利率,是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把实际利率降下来。近期,市场关注的实际利率问题,可能还是经济理论上的一个概念。

  邹澜表示,简单说,这次讨论的实际利率就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既和名义利率有关,也受到通胀形势的影响。这两年,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这个情况同时存在。比如,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曾经一度降到-0.8%。邹澜认为,这也是实际利率讨论增多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当前物价处于低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所以还需要有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高度关注通胀指标的特点与走势。从物价的结构性看,我们常说的CPI、PPI这些物价指标,包括贷款平均利率,都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但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

  除了看平均数,还要分结构看。邹澜认为,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存在差异,其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也是不一样的。他举例说,对于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和新动能领域,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积极性很高,名义利率相对比较低,融资利率扣减价格涨幅之后,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会低一些。另外,对于和房地产关联度比较高的黑色金属等行业,产品价格跌幅比较大,金融机构也会比较谨慎,名义利率相对较高,实际利率会更高一些。

  “对于目前有一些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的,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邹澜认为,这也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的体现。

  “总的来说,对于物价和实际利率的情况,还是需要综合研判。”邹澜强调,前期一系列措施已经在见效,未来会结合经济回升态势、通胀走势以及转型升级的推进,继续密切观察。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陈果静)

  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写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

  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IM体育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