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新闻
蓝图绘就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专家表示,IM体育加强监管、完善体制、优化服务、防范风险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也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意味着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要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合宜的货币条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续做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经济复苏仍不牢靠,意味着央行未来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扩大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还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加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会议指出,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
“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络,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董希淼认为,大型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应发挥管理层级少、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专家建议,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大势。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在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主要是指要切实防范“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他认为,尽管当前平台债务风险缓和,融资成本下降,但未来平台企业新增债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会议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明明认为,IM体育今年8月以来,随着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政策落地,房地产市场正逐步恢复。“未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将成为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他说。
此外,会议还强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