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新闻

智库资讯|《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应把握六IM体育大核心要素

2023-07-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体育IM体育原标题:智库资讯|《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应把握六大核心要素

  2023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该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执行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研究员主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关键步骤之一。

  问题金融机构是指已经出现资不抵债、流动性风险、偿付性风险或为满足监管标准这几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运营偏离稳健状态,除非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或经济援助,否则将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状态的金融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轮问题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第一轮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发生在1998年前后,问题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广东国际信托、中国农村发展信托等具有国资背景的信托机构和地方信用社。第二轮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发生在2003—2007年,问题金融机构主要是一些券商。第三轮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集中在2018年以来,以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下属地方金融机构为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问题机构从来就存在,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国际上看,今年3月份以来,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瑞信银行等按照宏观审慎监管标准来看的“好”银行陆续破产,给整个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银行的风险暴露乃至破产,问题并不主要出在这些金融机构自身,监管当局疏于不当、货币政策转弯过急等,都在最近的银行业风险暴露中难辞其咎。另外,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当局在救助这些问题金融机构过程中采取的救助措施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可见,金融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综合考虑监管者、被监管者以及二者之间的沟通、配合等全部因素。就国内情况而言,如何协调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如何处置其与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地方财政的关系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些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担心。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建议,在处置问题金融机构时,要兼顾考虑维持金融体系稳定、保证关键金融功能持续性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三大目标。基于国际准则和当前我国国情,在处置问题金融机构时应把握六大核心要素:一是确保速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快速高效的处理不仅能尽量挽回损失,还可以避免对消费者利益和金融稳定的持续性破坏。二是持续提供金融服务。要维持问题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持续开展,保证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连续性。三是强化金融机构自救措施,明确处置资金来源和顺序。问题金融机构以自救为本,而后再寻求外部救助。四是明确损失分摊机制。明确风险处置中的各方职责,合理分摊处置成本。五是有效降低处置过程中的成本。采取多种方式尽量降低处置成本,尽早以最小成本达成处置目标。六是保证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加强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益保护,纳税人、债权人、董监高等各方的权益都应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指出,根据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实践,一些经验可以为我国设计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方案提供参考IM体育。一是完善的金融稳定法律制度,问题机构认定或判断标准清晰IM体育、处置主体和流程有章可循,处置资金来源明确。二是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处置问题机构,注重自救或市场风险分担。三是参与处置部门职责清晰、次序明确、流程顺畅、合作有效。四是处置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公共资金,且基本设有退出机制。五是有效保护存款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

  友情提示:《中国经济报告》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欢迎您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分享;如需商业转载,务请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取得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 :《中国经济报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版面等费用;本刊编辑部负责本刊审稿工作,本刊无任何分支机构,也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为本刊组稿;本刊将对以本刊名义组织稿件并收取费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双月刊,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5种期刊之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智库成果评价和发布平台。现设有封面专题、全局与战略、宏观经济、产业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法治与管理、社会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学家、智库研究、经济随笔等栏目。

搜索

网站地图